淮滨论坛

标题: 莲子与莲根 [打印本页]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7:47
标题: 莲子与莲根
老汉束装立池中,
采完莲子采莲根,
莲博清誉靠颜色,
根陷泥沼为虚心。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8:51
有内涵,有思想哟。

作者: 百℃度一下    时间: 2016-11-20 19:22


作者: 酒朋诗侣    时间: 2016-11-20 21:02
夏荷娇艳深秋残,摧枯拉朽惹人怜
接天连叶随风逝,幸有莲子续前缘

作者: wilson    时间: 2016-11-20 21:19
看了几遍都没敢回!
根,是不是藕?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21:27
wilson 发表于 2016-11-20 21:19
看了几遍都没敢回!
根,是不是藕?

肯定是。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21:28
楚过劲 发表于 2016-11-20 21:02
夏荷娇艳深秋残,摧枯拉朽惹人怜
接天连叶随风逝,幸有莲子续前缘

这诗写得满好呀,文学版要求高雅,以后不可为了吸引眼球而搞标题党。

作者: wilson    时间: 2016-11-20 21:30
藕是多季节采,莲子就一季!
所以才有此一问!


作者: 酒朋诗侣    时间: 2016-11-20 21:36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20 21:28
这诗写得满好呀,文学版要求高雅,以后不可为了吸引眼球而搞标题党。

从无“吸人眼球”之意,只是把生活口语带入文字了!当然支持高雅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21:38
楚过劲 发表于 2016-11-20 21:36
从无“吸人眼球”之意,只是把生活口语带入文字了!当然支持高雅

那就好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20 22:08


作者: yishi尘缘    时间: 2016-11-21 10:32
莲博清誉靠颜色,
根陷泥沼为虚心。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23
yishi尘缘 发表于 2016-11-21 10:32
莲博清誉靠颜色,
根陷泥沼为虚心。

谢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25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21 11:23
谢了

有时间讲讲散文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27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21 11:25
有时间讲讲散文吗?

你用手机不方便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28
可以少发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2
王宗仁的一篇散文讲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2
好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3
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宗仁在第三届冰心文学大赛颁奖大会上代表评委:王宗仁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3
牛人一个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4
我和各位评委认真地阅读了参加本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的作品,并记录下了评委们在讨论作品时的一些主要意见。为了准备这次发言,我把获奖的部分作品又重新阅读了一次,再加上我在阅读上一届全国青少年心文学大赛的部分作品时留下的印象,就散文的创作,给大家谈谈我的一些仅供参考的想法。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4
少发点一次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4
阅读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多青少年朋友的作品,使我仿佛置身到火热的生活激流中,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灵魂洗礼。同时也看到了文学的希望,文学的明天。据说,有6千多所学校的数十万名同学给大赛组委会寄来了作品。这是令人可喜的一个现象。大家这些题材丰富、写作各异的作品,给我们展现了色彩斑烂的现实生活、历史生活和憧憬未来生活的画卷,我们从中吸收养分,熟悉生活,思考文学,充
实自己。确实如此。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5
那么多人在写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5
评委们认为,参加这次大赛的绝大多数作品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值得肯定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在散文写作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6
认真学习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6
    一、选好一个善于传递情感的题材。年轻的朋友在写作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写什么。当然,我们也相信有人说的万事万物皆可入文,但我却认为,那是经过作者选择了的万事万物。所以,我更相信那些有意义的有意思的可以启迪人思考的事物才最值得去写。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37
说的很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38
孙犁讲过:“所有散文,都是作家的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这些内容,是不能凭空设想,凭空捏造的。散文题材是主观或客观的实体,不是每天每月,都能得到遇到,可以进行创作的。一生一世,所遇也有限。更何况有所遇,无所感受,也写不成散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0
不是.随便都能写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1
写什么呢?就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但是并不是熟悉的所有事都能写好,既熟悉又有感受,这样的事才值得写。感受就是对事物思考后沉淀的思想,这个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文的立意。我在阅读参赛作品时,发现仍有一些朋友只写自己所闻所见的事情,却没有独到的感受。这样的文章就不会打动读者,恐怕连作者自己也很难打动。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2
还要有独到的感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2
这次获奖的散文作品,在文字间都有一股真切朴实的感情在流动,散发着丝丝暖意。耐读耐思,我访问过几个获奖的作者,他们总是怀着一种灵魂的冲动,一种敏感去透析生活,升华生活,才发现了平凡事物中的亮点,然后用文字展现给读者。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3
一种灵魂的冲动?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3
发现平凡事物中的亮点。很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4
   二、写好几个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烙印的细节。细节是文章的肌肉,它不仅使文章充实,富有弹性,而且延续了文章的生命力。一篇作品过目不忘,往往是因为细节留在了读者的脑海。细节不能编造,它来源于生活,靠作者细心观察,用心去观察,用感情用毅力去获取。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5
细节是文章的肌肉。明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5
这次获奖的散文《爷爷和他的烟斗》,细节的描写就比较成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者写爷爷抽烟的姿势、劳作的姿势,都不离开烟斗这个伴了爷爷一生的细节。特别是爷爷在生命最后时刻,带着虚弱的身体收割麦子时,作者的描写入肝入肺,让人在难以忍耐的疼痛中看到了爷爷的崇高形象:“麦垅上的植物开始变成大片大片的金黄,有了和爷爷烟斗里的烟叶一样的颜色……爷爷自医院回来,回到他的土地上,他和他的烟斗一起经历了三个月的痛苦时光,依然病态尽显。烟斗里没有烟叶,但那连成一片的金黄色正如烟叶般同样给他慰籍。那金黄的麦子代替了烟叶。不是么?他依旧挥镰收割,只是少了刚健之势。他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我能看到他久违的笑……” 劳累一生的爷爷,将带着他的烟斗,带着这一地的金黄麦子,走了生命的尽头。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6
   三、要有一个“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结尾。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6
这细节讲的明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7
这样的结尾不容易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7
我读朋友们的散文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少作者用心写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在最后给人留下了回味。我概括了一下这些有韵味的结尾,大致有三种类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8
听听哪三类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8
一是画龙点睛,富有哲理;二是白描勾画,形象压镇;三是含而不露,嘎然而止。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8
明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49
文章到底如何结尾,要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对以所写事物的认识而定。总之,要经得起回味,使读者在一个宽阔的天地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收获多多。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49
名人真谦虚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50
再发一篇文学写作技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51
好啊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51
1
文字要诚恳,要做到说谎话也诚诚恳恳。你诚恳的谎言,就连测谎仪也测不出。你诚恳的态度,居然把自己都唬弄得很喜欢自己。开头很重要。结尾更重要。开头要诚恳,唯唯诺诺。结尾要意犹未尽,实在不会结尾,就闭上眼睛删去倒数的三段。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52
这可行吗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52
删去倒数三段,把文章删没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53
知道“闲笔”的使用。何谓闲笔?就是看似废话,实有所指,或制造悠远意境的描写。归有光《项脊轩志》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我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即是。
练习题:《睡着前我还记得的声音》《醒来时我身体的感觉》《这几分钟的窗外》《上班路途的流水账》。《游记》(不要景点介绍说明)。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1:54
闲笔?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1:54
诚恳比聪明重要。简单说,不要学习钱钟书《围城》那一类玩意,一是学不来,二是学了也不可爱,甚至讨人厌。学学沈从文,但要避免学成“沈八股”。语言是第一要义。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宋诗词,明清小品,周作人,沈从文,废名,孙犁,汪曾祺,读读,也就差不多了。
尽量,尽量,写,短句子。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48
怎么谁都不好呀?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49
也读了一些,可还是写不好怎么办?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49
吃饭了吗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0
吃过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0
散文都要写短句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2
文学作品的句子长短要根据个人习惯。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2
哪种句子好一些?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3
据贾平凹说,写短句的人可能有哮喘病,写长句喘不过来气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4
真有这么一说?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4
真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5
情景结合。就是情节写累了,写点景观环境。景观环境里,要有人物情节。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5
不是说写景要根据情节需要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6
也对。但熟练的作家可能会有自己的写法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8
人物对话避免谈问题,避免辩论。多谈些,甚至重复交谈吃喝拉撒睡。比如:“你睡了吗?”“我不困。”“快睡一会儿吧。”“你先睡吧。”“睡一会儿,睡不着也没关系。”“我好像已经睡过了。”“你睡得真轻。”这些看似废话的对话,就是最好的对话。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8
这也有点像废话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9
记住不辩论,不说问题就行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2:59
好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2:59
千万别把小说的对话写到戏剧里,也不要把戏剧的对话写到小说里,这就如同男女上洗手间进错了门。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0
那是。戏剧那对话不能在生活中使用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1
作为一名汉语写作者,语言是第一位的。什么想象结构之类,中国作家基本都是模仿外国经典写作,多不具备创造,因此也就不重要了。唯一的“技巧”就是语言。现代汉语,隐藏在古典文学之中。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1
语言是第一位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2
什么样的中国文学容易具备持久生命力?有个性的美妙语言,短文章(特指散文随笔),这是技巧。除此,就是真实诚恳的内容。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2
语言加内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3
写小说,要清晰,无论语言,还是叙述。模糊混乱,不是现代派。真正的现代派,如同隔着明亮的玻璃窗,看到外面枝条杂乱的迎春花。假探索,假现代派,如同披头散发刚刚睡起的女人正在呕吐。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3
假现代派?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4
作者同作品中人物的视角、语言、行为,都必须准确。何为不准确?比如我出生在中国大清朝农村,我见到一个小镜子,我将它比喻为今天的平板电脑。这就是严重的扯淡不准确。多数知名作家基本在作品开头不出三段,就要犯这样的错误。我都懒得点出他们姓名。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5
真有这样的事?知名作还这样?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6
现在作家电影看多了。小说写作切忌模仿电影情节结构,切忌“说电影”,或者如同电影场面和人物对话似的写作。但是,小说写作,可以尝试描写电影的一个长镜头,甚至,一个画面,并且将这个长镜头或画面中的所有小小细节都进行放大说明。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适用于作家。此为特种技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7
就是要写细节。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8
2
用汉语书写的作家,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是不是一个有望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作家,我只看他藏书和手边阅读就能判断。一个书柜里没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物的作家,他的道路绝对走不远。我希望有朋友相信我说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08
这些书俺都没有。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09
一部分作家都没有。这里有走远和走近的区别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0
就是说读书多的可能走的更远?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2
对。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祝勇,故宫博物院的管理员,写了大量的古典书画的散文,一举成名,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做不到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2
那是。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3
文学创作要求“想象”。何为想象?没有人深究。我说,文学最不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想象”。因为,运用不好,往往演变成作者自得其乐的玩意,或者自视甚高的玩意。其实,就连三岁孩子都有想象。写作的想象,我倒是将其理解为——自圆其说。
作者: 酒朋诗侣    时间: 2016-11-21 13:13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21 11:38
孙犁讲过:“所有散文,都是作家的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这些内容,是不能凭空设想,凭空捏造的。 ...

嗯!只有真情实感才……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3
这话不太理解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4
再说想象。想象之于文学是存在的,不过并非神秘玄奥,顶多如同一个人作案前的设计和作案后的掩盖踪迹。我们要看的,主要还是作案的实施。一切都在实施过程中隐藏着。此外,凡“设计”,总令人疲惫。再者,中国作家多数设计不过外国作家,甚至设计不过爪哇作家。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5
这是说中国作家很低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5
好的文学,好的小说,多数都是明晰的,写得清清楚楚(故事本身可以扑朔迷离)。如同好的歌曲音乐旋律,基本都很简单,动听,上口。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6
这话对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6
写实的“想象”,要建立在准确的细节和常识的基础之上,多数作家于此频频失误。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之上,中国作家多无趣味。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1 13:17
对中国作家有点不满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1 13:18
写自己熟悉的,尽量调动自己体验,而非阅读甚至影视镜头的间接经验。参照静止的画面,比如绘画和摄影,让里面的人物景色活动起来,赋予他们最新的关系。避免参照活动的影视画面,否则结果只能是没有生命的虚假感受。一个作家不能吝啬到自己一点经验都不奉献。不必赤裸,但也不必紧紧包裹自己。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