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酒》
元末乱世,烽烟四起。凤阳朱重八与陈友谅激战,兵败负伤,昏倒在乌龙集桂花岗的一户农家门前。一位老妇人见他浑身是血,连忙将他拖进屋内,用自家酿的土酒为他擦洗伤口,又喂他喝了几口活血。酒入喉,辛辣中带着桂花香,朱重八顿觉浑身发热,伤痛渐消。
三日后,他恢复如初,临行前跪地叩首:“娘,若他日得天下,必接您去京城享福!”老妇人抹泪笑道:“去吧,娘等你。”
——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老妇人在乡间听闻,心中欢喜,日夜思念儿子。终于,她决定动身去南京寻亲。临行前,她带上一坛桂花岗酿的酒,又抱起家中养了多年的大白鹅,喃喃道:“儿啊,娘来看你了。”
她一路跋涉,大船换小船,小船换大船。过长江时,她坐在船头,遥望南京方向,心中急切。船夫闻到酒香,趁她不注意,偷偷喝了半坛,又怕被发现,便灌了半坛江水进去。酒劲上头,船夫摇摇晃晃,船身颠簸,老妇人险些落水,怀中白鹅受惊,扑腾着翅膀飞走。她伸手一抓,只扯下一根鹅毛。
——
南京皇宫,朱元璋得知老母前来,龙颜大悦,当即设宴群臣,当众介绍:“此乃朕的救命恩人,朕的娘亲!”老妇人颤巍巍道:“儿啊,娘带了一坛酒和一只鹅,可过江时鹅跑了,只剩这根鹅毛……”
徐达见状,朗声道:“太后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群臣纷纷附和。
朱元璋大笑,命人开坛赐酒。坛盖一掀,浓郁酒香瞬间溢满大殿,不多时,侍卫来报:“陛下,整个南京城飘满酒香,百姓闻香而醉,不知何故!”
徐达赞叹:“太后赐的酒,真是‘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啊!敢问陛下,此酒何名?”
朱元璋一愣,看向老母。老妇人笑道:“这酒产自乌龙集桂花岗。”
朱元璋沉吟片刻,想起自己年少时被太阳晒得乌黑,如今已是真龙天子,便朗声道:“此酒,就叫‘乌龙酒’!”
——
自此,乌龙酒名扬天下,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也成了流传至今的佳话。
1952年,在乌龙集建县淮滨。五年后,政府决定在桂花岗兴建酒厂,取名为“乌龙酒厂”,以传承这流传数百年的酿酒技艺。
酒厂建成那天,老匠人们按照古法酿制第一坛酒。开坛时,浓郁的酒香再次飘散,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驻足。有人惊叹:“这酒香,和当年太后献给洪武爷的一模一样!”
酒厂师傅笑道:“是啊,这酒方子,可是当年那位老妇人传下来的。咱们乌龙酒,不光是酒,更是一段情义。”
从此,“乌龙酒”名扬四方,成为淮滨的骄傲。而那坛酒的故事,也随着酒香,一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