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049915
- 精华
- 0
- 积分
- 10
- 马克
- 94
- 金币
- 38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3-8-24
- 最后登录
- 2024-8-28
1级:新兵

- 注册时间
- 2023-8-24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深蕴博远,恰如地下清泉,泪汩涌动,生生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文化遗产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坚持以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就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是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麻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才能让中华文化文脉延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春风化雨中润泽人们的心灵,为文化自信提供历史背景,才能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到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中国文物工作者将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在海底;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23座,历史文化街区规定数量翻番、历史建筑确定数量增长了近5倍,到系列图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深受读者欢迎。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们定能在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观五千年之史路,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华夏无双。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将始终踩着历史的节奏,汲取历史精华,光大优秀文化,守正创新。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传承历史文化激发时代活力,既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内化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吾辈青年,更应承历史之韵,开文化之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