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忆诲拾零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圣谋    时间: 2020-11-3 21:28
标题: 忆诲拾零
忆海拾零
   
    一    老墨色
     
   有一次,我走到马桥庄南头,由于天气严热,想到树荫下歇一会,正好也有一位老者,也在那里乘凉,我就来到树下,老者打量了我一会,问:“哪庄哩呀?”我对他笑了一下说:“老君屯的。”“噢,敢问打听个人你可知道?”“您说是哪位?”“老墨色您可知道?”我说也听说过,老者不加思索地说:“要是上了年纪的人,哪个不知道老墨色!”我问:“这老墨色是咋回事?”老者又笑道:“这老墨色是民间送给王老先生的外号,当面可没人敢喊,他名叫王谓卿,字翰林,只因他生活节俭,穿着朴素,一身粗布衣,用草木灰一染,一穿几十年没变过,人们才给他送此雅号。”我听了,不住的点头,称赞道:“你老先生知道还真不少,这事您咋摸恁清?”老者笑咪咪的,有些得意地说:“关于他的事可多了,你要想知道,我就简要跟你唠唠,你可爱听?”

  二   翰林公

     王 老先生可是个大学问家,他自幼才思敏捷,聪慧好学。他办了一所私塾,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他在教书的同时,一有闲暇,便去拜话名师,广交文友,加上自己勤学克苦,手不释卷,那书读的也不知有多少了,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名士前来向他求教,互相磋切,共同提高。后来,他的学生和文友都尊称他为翰林公。
   
      三   王善人

    您庄有个叫王仁卿的知道吗,他年轻时,常帮王先生家干些杂活,由于他心明手快,干活诚实,深得王先生喜爱。由于王仁卿家境贫寒,年近三十还末成家,王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把二十亩好地送给他,并张罗着为他提亲成家。王仁卿成家后,喜欢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王谓卿是个大好人,是他的大恩人。
    在四二年,咱这闹饥荒,那要饭的成群结队往外走,卖儿卖女的,饿死的,不计其数。王谓卿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很是着急,但又苦于自己身单力薄,难以多渡众生。于是他想了一个计策,决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救灾民尽一点力。就命人贴出一些告示上书:“此处借粮,今借一斗,秋后还三斗。”人们一见告示,都纷纷前来观看,见是借粮,先是一喜,往下一看是借一还三,很多人都摇着头,悻悻地离去了。只有那些家里几天都揭不开锅了,命悬一线的灾民,他们不管长多少利了,活命要紧,就纷纷拿着布袋前来借粮,消息一传开,方圆几十里以外的灾民都往这赶,门前聚了很多人,忙于装粮的,记帐的,担挑的,肩扛的,那埸面可热闹了。
      转眼到了秋后,人们担着推着的,前来还粮,王先生见来人,便笑呵呵的与大伙打招呼:“各位乡亲,大家都辛苦了,我那点粮食,能帮大伙救点急,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粮,我不要了,大家都请回吧!”大家一听,什么?不要了!不会吧,不是有协议借一还三吗?有人就问王先生,王先生笑着和大伙解释说:“当时我有散粮救灾之意,灾民太多,我那点粮食,那是杯水车薪,不等开门,就被人抢完了,有了这个借一还三的说法,不是真正的饥荒灾民,他是不来借的,无奈之下,我才出此下策,只有这样,才能把钢用在刀刃上,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大家听了,无不称赞他是王善人,王善人的美名也就从此传开了。
      
     四   拒洋货

      在旧中国,小日本不单在军事上侵略我国,在经济上,也把东洋货积极占领中国市场,极力推销洋货。王谓卿痛恨小日本的侵略本性,更是计厌洋货,他号召大家坚决抵制洋货,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为大家作出表率,不卖不用洋贷。穿衣不用洋布,用粗布,吃饭不买洋面,吃粗面而且还把麸皮都糁在面里,点灯不用洋油,用棉油点老鱉灯,点火不用洋火,用打火镰子。他这种生活态度,用实际行动拒绝洋货,充分显现出一种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值得人们钦佩。
     那位老者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他对我摆摆手说:“我今天话说多了,敢在老君屯的人面前,评说王老先生,那真是班门弄斧,今天也只在您年轻人面前献丑了,不过关于王老先生的事流传的太多,今天哪,我也只能说这些了,希望这些事能对今人,也有所启示和借鉴,就不枉我一番口舌了。”

作者: 一粒浮尘    时间: 2020-11-3 21:47
没听说过
作者: 李寻欢1    时间: 2020-11-4 02:47
好,点赞
作者: 赏花赏月赏秋香    时间: 2020-11-4 06:26

作者: 王圣谋    时间: 2020-11-9 20:15
一并谢过。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