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生百代皆过客,谨以此文颂扬仙庄街及在此生活过的人们,感谢所有为此文提供素材的志同道合者。
仙庄街,本是家乡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幽静小巷。前段时间在家中无意间听父母说起它的往事与破败,便蓦地感到一阵亲切和感伤。这条历史悠长的街道巷弄,就像吹皱的春水一般,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 淮河,“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河南省境内主干道流经南阳、信阳两市辖区。一直以来,我对淮河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出生的地方就位于信阳市淮滨县内靠着淮河边的一座古镇——张庄。张庄又名仙庄集、张果城,即史书所云“安宁古城”旧址(建于公元502年--577年之间的梁朝萧衍在位期间)。一座城,一旦历史久远了,便会孕育出无限的神话传说、奇人异事;一座城,一旦有了河流的庇护,便会格外生机勃勃、流光溢彩。 仙庄街,曾经在悠久的岁月里一直都是仙庄集的“十里繁华”核心地带。它由三条街组成,分别为东街、西街、南街,以青石、青砖、青瓦为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婉约气息。目前只有西街保存较为完整,整条石板街与淮河平行,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米,石板街所用的条石长约1-2米,宽50厘米,稳固而耐用。曾经,这里店铺林立,青砖瓦舍,街沟(因街道两边房屋地基较高,街道看起来较低)各个“哨门”内(类似于城门)商贩云集,叫卖声不绝于耳。仙庄街紧邻淮河埠口而且距离河南省最大的内陆码头——淮滨港(古时称为乌龙集,明清以来为淮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盐粮水运中转集散地)只有3公里左右,因而长久以来水运发达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期间商贾云集、运输繁忙,船只可直达蚌埠、苏州、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特别是和安徽省蚌埠市有着悠久密切的经济、人文交流,被时人称为“小蚌埠”。
如今,历经岁月洗礼,早已看不出曾经的“风花雪月”,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要沉淀在后人的记忆里,遗留在我们的视野中。如果说有的话,那大概有三样东西:神话、古屋、学堂。 神话——张果老飞升成仙 仙庄集别名张果城,是因为这里长久流传着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此地成仙的故事,其故事版本不一,最流行的故事版本为:传说,张果老是穷人出身,常年以赶驴驮脚帮人拉货物为生。一天中午,他赶着毛驴走到一座破庙前,忽然闻到一种异常的香味。张果老忍不住将毛驴拴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庙门,走了进去。一向无人问津的破庙里,竟有一锅炖得滚烂的“肥肉”,一股异香扑面而来。张果老情不自禁地尝了一口,味道出奇的鲜美。
原来这锅“肥肉”是一位教书先生从破庙后面荒坡上挖到的一只生长千年的何首乌。谁只要能吃到这种何首乌的肉就可以羽化登仙。这位先生在破庙里悄悄地炖好何首乌,回家拿碗筷的时候,因为有事耽误就暂时没及时赶到庙里,而此时张果老正吃得不亦乐乎。这时,栓在院外的小毛驴又踢又叫,他忽然想起他的小毛驴还在饿着肚子,于是他连锅带汤一起让驴儿也吃了个饱,最后,剩下的一点汤,他扬手泼到了墙头上。
张果老吃饱正要坐下来抽袋烟,却看见有个人急急忙忙地朝这边走来。心慌的张果老慌忙起身,惊慌失措之下居然倒坐在驴背上,一个响鞭,驴儿飞快地奔跑起来,刚没跑多远,驴儿四蹄便离开了地面,腾云驾雾地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身轻似羽,越飞越远。
张果老就这样倒骑毛驴,意外地修成正果。那座他用汤泼过的墙头,如铜墙铁壁一般,经世不倒。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破庙改建成“果老庙”,把这堵墙立为“果老碑”。并在上面题诗刻文,有诗云“举世多少人,无如此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不过,现在留下的也只有沧桑的果老树独立残垣断壁荒草间了,果真是“多少故事,都付笑谈中”。 古屋——半部家族兴衰史 有水的地方,便会有人烟;有水运的地方,便会有繁华。仙庄街承接乌龙集淮滨港的水运生意,埠口通畅,因此长久以来异常繁荣。“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固始县志》记载:清代此地吴氏家族出现“一门七进士”的煌煌大观之景。其中,以吴士功、吴士元兄弟二人最为后人津津乐道。 吴士功(1699年-1765年),字惟亮,号凌云,又号湛山。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历任郎中、御史、湖北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为官期间,政绩突出,在吏治、法制、审计方面建树颇多。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对离任高官进行审计的人,此举不仅为清政府后期建立审计机构打下基础,也为后世审计制度的建立完善作出巨大贡献。此外,在任福建巡抚期间,他奏请乾隆开放内地和台湾两地的“禁渡”政策特别是人口迁移政策,此举大大刺激了台湾地区的全方位发展,也奠定了今日台湾的人口格局与两岸恳亲交流活动的血脉基础。 吴士元(1702-1776),字肇干,一字万资,号披云。年少好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名誉乡里,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知县,公元1752年(乾隆十七年)调任台湾凤山县知县,两年后调任台湾彰化县知县。任职期间,为官谦明,遇事机警果断颇有政绩。他一生重视教育,挂冠归里后,“家居课子孙,以诗书世其业。族子弟有不能得师者,延至家教之,戚族中有少孤者,恩宥之”。在这种良好家风的熏陶之下,其家族日益兴旺,入仕贤德者不断。其侄吴玉伦于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中进士,其五子二女和后世多有建树,第三子吴王旬曾为山西省平阳知府,诰封奉直大夫。孙辈中尤以长孙吴贻桂最为优秀,曾担任过户部主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00年后,吴氏家族往日的辉煌难在,空留下偌大的祖屋、祠堂等祖产,然其后人虽归于平淡但并不平凡。 2010年,张庄被评为“河南历史文化名乡”,2013年仙庄集青石街被定为“传统古村落”。2012年1月1日,由吴氏后人吴世斌先生创办的“信阳市首家民间博物馆”盛梅园正式对外开放,淮滨县乡两级政府参加了“信阳市首家民间博物馆开馆及三百年腊梅挂牌仪式”并讲话。信阳日报、信阳晚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这是一家特殊的博物馆,其大门由三层石阶,两只重达千斤的元代石鼓门枕和四扇厚重的木门组成,庭院有两株320余年的腊梅古树,同池栽植,合二为一,枝繁叶茂,树高5米,冠幅6米,盛开期间,游人如织,方圆之内皆闻其香,此皆为吴氏家族祖宅遗留。园内存有油坊、染坊、水车、纺车、独轮车、蓑衣、荳藜和草鞋、石碾、石磨、石鼓、石猴、石神仙、古井、茅草屋等。其镇馆三宝值得一提,一是“菱角河闸”,该石碑长约140厘米,高约60厘米,碑文刻于1951年6月30日。该碑文中涉及“蒋介石炸毁黄河花园口,淮河洪水泛滥成灾”、“毛主席提出治淮方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事件,是新中国治淮实物的见证,对研究新中国治淮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二是十八岁贞烈幼女碑,具体年代不详。三是木质榨油机,此榨油机为古老榨油机器,结构复杂,组件众多,全部装配运转需要100平米空间,可谓宏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化交通方式日益占据主流,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已经深入人心,张庄的埠口也就冷落下来大不如前。渐渐地,街中的会馆、商店、政府机关全部搬走了,仙庄街也就不可避免地落魄下来,大量的明清古屋不避免地零落作尘。忆往昔,天南地北任我行,会馆鳞次栉比;剩如今,庭前冷落鞍马稀,空留腊梅独开。这家民间博物馆所藏的物件很多都来自于仙庄街,正像几十年如一日收集各类古旧物件的馆长吴世斌先生所说,“我想着不应当让年轻人忘记曾经的日常生活物件,忘记仙庄街的过去,总要做点什么才是”。岁月总是无情的,“一条仙庄街,半部兴衰史”,在世人看来,他们家族已经没落了,可在我看来,他们一直在为保护仙庄街而不断奔走呼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怎样记住历史做好当下面对未来。 学堂——厚重历史育桃李 在仙庄街的北边,有一处略显僻静的地方坐落着一所小学——张庄小学。这所小学如今已被废弃,新的小学已经迁至交通方便的繁华之处。每当想起它,我便有些茫然唏嘘,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几年前我时常和家人提起在这所小学上学的时光,谁知父母也是那所小学毕业的,而且他们说这所小学历史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便认为有必要认真查证一番,通过查阅《固始县志》和一些零碎资料,基本恢复了这所小学的历史脉络。 张庄小学,始建于康熙年间,由固始县正堂(县令)主持,乡绅吴用烈、曹继彬、杜显等人捐田300多亩,创办了“至善义学”,晚清时由吴氏家族一状元(初步判定是吴其睿,也是清朝河南地区唯一的状元)捐钱捐地扩建为“张庄至善义学”,几百年来一直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学堂,民国时改为“省立张庄小学”,建国后改为“张庄小学”。如果仅仅如此叙述完毕,便显得似乎也并无特殊之处。其实,在抗战时期,这所小学便是当地的红色中心,斗争异常激烈。 抗战期间,这所小学成为豫东南地委、豫皖边委的活动中心,学校的教导主任方亚伯先生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地下党张庄支部书记,经常向师生宣传抗战救国的革命道理,深受师生爱戴,其校长徐振先生也是倾向革命的进步人士,当地的匪霸吴仲英时任三县治安联防指挥官、“红学”首领(红学即为红枪会,同期还有哥老会、大刀会等,由明清秘密教门演变而来,活动范围涉及鲁豫皖苏赣等地区,是民国初年军阀暴政的产物,属于以迷信宗教为纽带的会道门团体,后期政治阶级立场逐渐反动匪化,建国后被取缔),对进步人士一律实行残酷迫害,直接让其亲信出任校长,对所谓共党嫌疑分子和掉队的解放军指战员酷刑拷打,实行白色恐怖统治。1948年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淮河。同年5月,刘邓大军先头部队抵达张庄,吴仲英顽抗到底,指挥匪兵与刘邓大军战斗时被击毙。自此,张庄小学全部得到解放,而方亚伯、吴士堂、曹士才、林树明、陈普英和李会珍等革命烈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仙庄集西南之烈士陵园。如今,仙庄集被命名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其豫东南地委遗址和烈士陵园等被列为革命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单位。 淮水古渡枯草长,桃花依旧笑春风 徜徉在仙庄街,就仿佛历经红楼大梦一般让人恍惚。这里曾经歌声细细奏管弦,也曾仁人志士洒热血。白云苍狗,风雪晴霁。如今,仍有居民在这条街中居住坚守,当我沿着青石板街缓缓而行,站在昼夜不息温润恬静的淮水边,闭上眼睛,遥想着它的前世今生时,便自然而然地充满了温情与敬意。当一切尘埃落定、归于平静之后,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赋予它古村落的外衣,更要切实地抢救性维护修缮街道建筑和综合挖掘它的历史价值才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想这也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所幸的是,目前淮滨港口大开发战略目前已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不远处的期思镇也有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张庄乡发展潜力有待挖掘,衷心希望仙庄街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后人得以凭吊和保护。 仙庄侠影.2020年2月16日于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