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2963
- 精华
- 53
- 积分
- 570
- 马克
- 2759
- 金币
- 1637
- 在线时间
- 5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最后登录
- 2017-6-15
7级:中校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络飞鼠 于 2016-10-18 00:00 编辑
我并不是要写寻找老师这篇小说的评论文。
因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没有那样的水平。小说,我是看了还几遍的。看了第一遍时,我就在琢磨着老师是怎么思路的。老师的文笔很流畅,故事性很强,让人看了真的爱不释手。
第一遍竟然没有看出个名堂来,所以,就又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等。
看了老师的文章后,我就开始汗颜了。真的后悔自己发上去的文章了。可后来又想,能得到老师的指点,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这个论题早就让我们给说烂了。可真的在写小说时,你还真的不能绕过这个坎。一片小说的好坏,主要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决定的。
我记得,寻找老师曾经给我指出了我写东西的毛病,他告诉我,说你的小说对一些细节刻画不足。后来自己仔细的看了看,还真的是如老师指出的那样。
作者的作品一经发表出来,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这篇作品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读者的内心里形成第二次的再创造。读者从作者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典型化的人物塑造,他包含了作者很多的心血。这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在这里,经验是感性的初级阶段,而经过了辩证思维之后再走向了形象思维的人物,就已经是到了一个高级的境界了。
虽然,我不是在农村生长起来的人,可我也曾经作为知情下过乡。
看了老师的小说,我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当年在农村的生活镜像。这里面,我相信的是寻找老师的小说一定是涵盖了他很厚的感情的。一篇文章,只有作者用了情去写,才能感动读者。
那个小兰、那个队长、那个“我”、军嫂,都以另外的一些形象又复活宰了我的脑海里。正是小说里的人物所构成了的故事感动了我。寻找老师说,他曾经为了写这篇小说流过泪。这话我是相信的。因为,老师写的小说基于了厚实的生活。
写过小说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一点,如果一个你构思的人物没有真正的活在你的内心里,那么,你写出来的人物也是死的,他也不可能活在读者 的心里。
在暗淡的灯光下,我的内心也别小说的人物的命运紧紧的勾住了。
写到这,我在想,如何能学老师那样的,将人物的经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再回到形象中去呢?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有些难度了。因为这只有生活的经验终结才能做到。
写到这,想了想,我应该暂时打住了。从寻找老师的整个的创作过程中学到知识,我在心里是偷着笑了的。
期待着寻找老师小说的第三、第四的续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