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18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鉴赏

[复制链接]

31

主题

46

帖子

111

金币

3级:少尉

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8-4-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2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鉴赏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2.西林:即庐山西林寺。3.缘:因为。4.此山:这座山,指庐山。5.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6.各不同:不相同。7.题:书写;题写。8.登:攀登。9.侧:从侧面看。10.识:看清楚。11.面目:指庐山的景色。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鉴赏】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体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恋,“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像。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把学生瞧扁了。
    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可能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
    另外关键应该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有成见。教师也不能认为“好学生”就永远好,“问题学生”就永远差,要克服“先入为主”思想的消极影响,用发展的眼光看他们。否则就会打消他们上进的积极性,滋长“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同教育者消极对抗。
    正是因为学生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特点,我们老师才应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评价眼光。而这一切的基点与关键是教师是否学会了发现,从学生的"不行"之中发现"能行",从学生的失败之中发现成功的希望,从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发现他引以为荣的优点、与众不同的长处,反之也是。让我们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作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以此来成全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愧承诺。
    即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同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姜戎的《狼图腾》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让我们觉得新奇的生活。
    在《狼图腾》中,我们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追求、关注和焦点。国家的竞争,最根本还是民族性格竞争。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诸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髓浓缩历练出来的,去伪存真,迎接挑战,世世代代,自强不息,永不满足。
    为此,《狼图腾》所揭示的是华夏性格角度找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虽然作者的“理论”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推敲,但其倡导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的“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我们民族振兴多提供了一条道路。愿我们多一点“狼性”,少一点“羊性”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德(放弃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人生并不一定非要走到最高点。可人们从来都是这样认为:人活着就要有追求,要永远追求就得成功,就要一直达到顶点,仿佛那才是唯一的目的。
    其实不然,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换个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也是一样,有时并不需要刻意而为。一个人执着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苦苦追求,反而会为其所累,只有懂得放下,放下渴望成功的那颗心,顺其自然,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
    当然,放弃的确很无奈,会让人失去很多心爱的东西。可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有时就是让我们放弃某些东西。让我们变得真实,变得宽容,变得洒脱。换个角度想想,放弃何曾不是一件好事。
    有这样两句诗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山的景致,并不是非得到顶峰才能看到。也许山顶上可以一览众山丘,但也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呢。人其实学会放弃也可以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放弃是另一种姿态,它不是保守,也不是退缩,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应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635

帖子

7179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9-1-25
沙发
发表于 2024-10-17 10:26:34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万

帖子

8577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22-3-30
板凳
发表于 2024-10-17 12:30:43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543

帖子

614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4-5-6
地板
发表于 2024-10-17 12:40:01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532

帖子

1万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7-5-4
5
发表于 2024-10-18 15:33:12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1万

帖子

3667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7-31
6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清远
原创?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83

金币

4级:中尉

Rank: 4

注册时间
2024-10-21
7
发表于 前天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驻马店
好多范文网,好用的范文大全!www.haoduofanwe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