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219
- 精华
- 41
- 积分
- 1438
- 马克
- 9563
- 金币
- 3004
- 在线时间
- 645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9-27
- 最后登录
- 2020-7-6
8级:上校
- 注册时间
- 2013-9-27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92,短距离整建制移民
1991年的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夏季,大雨、中雨、小雨连绵不断,淮河在众多支流的猛灌怂恿下,像一个摇摇晃晃的醉汉,头脑膨胀,失去理智,屡发酒疯,捣乱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又像一头故意闹事的怪兽,一次又一次的施展魔法,炫耀着它的巨大淫威。生活在淮河沿岸的人们遭受着雨水、洪水的袭扰,忧愁,叹息,无奈,再一次暴露了人类的渺小。
一天夜晚,正准备就寝,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去执行一次非常的任务。
冒雨,急行,乘船,飞驰电掣般驶入茫茫大水之中。
朦胧中,渐渐看清了,这是我们村已缺口的大埂。任务,就是把缺口挖深挖大,以增加行洪的流量。这可是我曾经担土打过的大埂,现在却要拿锹去挖它,那时什么滋味,是油煎心、刀砍头的滋味,怎么忍心下得去手啊,缺口边的村民们在夜黑中发现并认出了我,喃喃地说着我的名字及我的行为,意思是我怎么也会来挖自己村里的大埂,我很有些为难,但还是低下头默默地挖起来,装聋作哑尽量隐身直至任务结束。
我们那个村属行洪区,淮河水位达到28.5,王家坝要开闸蓄洪,我们这个村也要破堤行洪,这可是国务院会同河南、安徽两省达成的协议,谁不按时蓄洪、行洪,追究谁的责任,这是着眼于整个淮河流域防汛大局的决定,谁敢不执行。那些年淮河沿岸河南、安徽两省的圩堤众多,名目各异,有确保的,蓄洪的,行洪的,名实入丝入扣,完全相符。摊上确保区,就有自豪感,死命也要保住不破,虽有内涝,尚可收成;摊上蓄洪区,倒霉事也不少,好端端的庄稼,一行洪就淹个精光,好在是开闸蓄洪,水位低了再泄洪,不会伤及大埂;最倒霉的就是行洪区,需要行洪的时候挖大埂或炸大埂,庄稼全淹不说,大水下去还要打埂,把缺口堵上。这冤大头的活儿我也有幸赶上了,挖埂,打埂,玩泥巴的活儿三年两头干,真可谓是“统销粮”没吃饱,泥巴挑子没少挑啊。
洪水过后,又是一派屡见不鲜的惨败景象,能补种收获些晚秋作物就是幸事,一遇绝收年份,每天吃着“七大两”,干着干不完的活计,饿得发牢骚,馋得垂涎水,就咬牙切齿咒骂这条为非作歹的“坏河”。是“坏河”吗,淮河也有冤屈呀,黄河这个大哥哥凭着自己力气大,多次入侵弟弟的领地,夺了弟弟入海归家的通道,又加之沿途众多圩堤的堵截,使“四渎”之一的这位小弟弟过不上安生的日子,到处寻路东归,不是有人称它为“一条无家可归的河”吗,这样它难免不发点脾气,做些坏事,所以我们遭灾受罪也就难免了。
淮河的多次作乱,洪水的狂暴肆虐,造成了沿淮地区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威逼着人们想办法去治理它,安抚它。1991洪灾刚过,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决策,确定并迅速启动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其重点工程之一就是“淮河中上游河道整理及堤防加固工程”,主要解决淮河中上游洪水来量大,泄洪能力小的矛盾,建设内容为清除阻水障碍,铲除中游相关的三河尖乡童元、黄郢、建湾等行洪区圩堤,以疏通扩容束水河段。为配合该项工程建设,移民工作需最先启动。于是1991年冬季,童元村2000多人整体迁至固始县观塘乡,圩堤铲除。
童元紧挨黄郢,童元的迁徙很快波及黄郢,村民们议论着黄郢村迁移的去向和迁移的方式。1992年秋天,迁移的去向及方式明朗了,一部分迁往固始县观堂乡的大鹰嘴山和小鹰嘴山,一部分迁往淮滨县期思乡,都是整体搬迁,整体落户。不久,村民们又选出代表前往迁居地查看土地和房屋建设情况。大、小鹰嘴山其实就是两个较大的丘陵土包,周围是已开垦的土地近2000亩,期思乡的安置点在王岗、齐岗两处,土地是南草湾的淮草滩,近4000亩,淮草已清除,土地已开垦,渠路也已基本配套。这块土地是当时信阳地区最大的一块淮草滩,也是最大的一块可耕地,属白露河滩涂,也属不可多得的湿地。固始、淮滨两处的安置房也即将收尾,清一色的红砖红瓦起脊房,每间十三、四平米,一排排,一片片,在当时离远看也颇为壮观。
代表们考察后较为满意,向村民介绍了安置情况后,村民们也觉得情况不错,但仍心有余悸,因为早年移民甘肃的阴影并没有在他们心中完全消除。好在这次是整体搬迁、整体落户,又离老家不远,不过百余里。真不好再跑回来,不少村民心里还这样想着。
1992年12月中旬,黄郢村移民搬迁工作正式开始了,政府号召要在冬季雪雨来临之前完成搬迁任务。许多辆大卡车来了,县乡的干部们来了,大喇叭喊起来了,一时间庄台上尘土飞扬,东西狼藉。人们搬粮食,携衣物,抬桌登,拿盆罐,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各自料理着各自的搬家车,唯恐落下不该落下的物件。
我们全家人都觉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离开这个行洪区,永远地不受洪涝灾害,父亲思想却转不过弯来。他参加工作任乡财粮就在这个村工作,后来从甘肃放弃工作返回也是奔着这个村来的,他可能是对这个村或家乡的感情太深了,以至于恋恋不舍,他甚至要求我们自找安置点留在离黄郢村十余里的徐桥,但木已成舟,一切都为时已晚。我家的东西已经搬完,卡车就要启动了,父亲还迟迟不愿上车,我们好劝歹劝,他勉强同意上车了,但那种极度的沮丧和无奈却无以言表,以致后来还时时提及此事。别了,故土!别了,大水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有新的房屋,新的土地在等待着,但这生活栖息多少年的家园真的要永远的离开她,还真有许多的眷恋和不舍。不少人也只有挥泪而别了。
据三河尖网记载:1992年12月16日,三河尖镇黄郢村564户、2089人远离故土,迁往淮滨县期思乡安家落户。另据《淮滨县志》记载:1992年12月1日,淮滨县期思乡安置区移民建房之水、电、路“三通工程全面完工。10日,固始县三河尖首批移民来到淮滨,淮、固两县在谷堆乡孙岗村淮河堤防边举行交接仪式。期思乡移民安置区陆续安置固始县三河尖乡移民2090人。30日,县政府行文,将期思乡新迁移民居住地命名为‘新安村’。”至此三河尖黄郢村3000多口,迁往淮滨县2000余人,迁往固始县观堂乡700人,留下600余人待迁,黄郢村移民搬迁工作告一段落。
次年,三河尖乡三淮、建湾两村5000余口人,除留下少部分待迁外,大部分搬迁至固始县胡族镇黑湖、三角店两处整体安置落户。年底,黄郢,三淮、建湾两圩堤全部铲除。
2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河尖乡为配合淮河中上游河道治理骨干工程建设,搬迁4个行政村1万多口人,没有一人反流,移民在迁居地无洪水之袭扰,无打埂之劳苦,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不断创造着逐步富足安康的新生活。
事实证明,短距离整建制移民成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