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耒 于 2016-1-13 18:23 编辑
张教授太客气了!鄙人真不敢“指教”,只想有幸能与张教授探讨一二:虽然“官方”的表述——譬如历史(所谓的正史),通常有一半是假的,但是若仅去听信“野史”,也难免有失偏颇,对不?
如今有个说法是“学者型领导”,而又有多少的高等学府里本应是“学者”的人,却只会做个“领导”(这里的意思你懂得)的事?而处在领导位置的人,却又有几个真有学者风范与学养?所以,如果一味地要求所有的高层领导人,就必须是高阶(高学历)知识分子,恐怕也有点不合实情,特别是在“知识廉价”的以前——高中生都足够稀罕的那个年代。
况且做领导和做学问,原本就是可能相交也可能不必相交的两条路径。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做学问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当领导),但更强调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好领导主要在于身正垂范),并不是学问和学历吧?因此俗话说“傻子都能当领导”。事实上哪个领导真是傻子?换言之,真给智力不健全者(病理上的傻子)一席官位,他能坐得住吗?看来,这里的“傻子”只是说明一些领导,他具备我们这种只是“小聪明”的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智慧和品质,也许就是常言说的“傻福气”罢,我更意愿称之为“非学历的能力”。
事实上来讲,且不说古人最高学问的大成就者,诸如“五经博士”、“翰林学士”等,其中会有多少人来自于非“官方教育体系”(国家的高等学历科班出身),就说近人当中,没上过一天大学的陈寅恪、梁漱溟、刘半农、沈从文、华罗庚、齐白石、金克木、南怀瑾、钱穆、巴金、启功……无不是一座座很难逾越的文化的“高峰”,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每一个人都有着能“吓死人”的成就,而他们的正规学历却都低得可怜(若有坛友不太了解上述这些人的学历,可以问问“度娘”)!
还有就是,不得不说说耳熟能详的两个政治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撇开意识形态的是非对错与功过,这两个人都在中华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们的学历呢?相信张教授也一定熟知——毛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那个时候是中专;蒋的学历更是颇有争议,他自己说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大概也相当于中专,顶多算是“高职高专”)毕业,但很多资料显示,其只是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预科班)肄业。果真如此的话,蒋介石倒是近现代“学历造假”第一人了哈,但作为生命的个体,即使有这个“造假的污点”也并不影响蒋一生的“功业”与成就。你说是吧?
据我所知(一些公开资料显示)姜春云的确是大专学历,陈云是小学学历,发改委主任张平的文凭是中专,这些都是千真万确。可是也得承认,首先他们都没有“学历造假”(不像今天很多“真的假学历、假的真学历”),而且从他们为官的经历来看,口碑也都还行,至少不太坏吧——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基本面”)是这样的。至于前面提到的李岚清,不敢说他著作等身,但也不能不承认其在音乐、美术、金石等艺术领域的修为(或者说“努力”)。
2004年李出版的《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1分(同一评价平台,万众追捧的科幻小说《三体》是8.8分、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则是8.2分,而“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生导师”钱仁康的《欧洲音乐简史》也只是7.1分)。李的这本书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虽然比较儿科,作为入门还是不错的。中央领导同志能有这样平易近人的东西,也算难能可贵”,这条评价应该说比较中肯。
因而,这些所谓的低阶学历和“是不是高官、处不处高位、有没有大成就”并不一定非得关联!不是有句话说“学历,只是一个人从学的经历”嘛,若一定拿学历和这些关联起来去评价一个人,岂不是与学校里要求孩子们的“唯分数论”相差无几了吗?更不要说,放到更漫长的历史长河和更宏大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下,太多的“盖棺”都无法“定论”呢!否则,我们一边说着要凭“真本事、真能力、真才学”吃饭,一边又指摘谁谁谁占着高位却“没学历、没职称、没‘名望’”,这和一边痛骂贪污腐败,一边又给自己“见空捞钱”,是不是一样的吊诡?
另外,沿海许多第一代的亿万富翁能有中学学历已算不错了,他们在商业上成功之后,不仅自己参加各种研修班获取所谓的一纸文凭来妆点门面(也许愈是缺啥愈看重啥),追逐的更是那些有真本事的人脉“圈子”。有真见识的老板,大多还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学习。搁在叼金衔玉而生的富二代们身上,你说学历又有几个用处?他不动手爪也能锦衣玉食、高高在上,有几个人会去指摘他没啥学历?那富二代们为啥不趁早赚钱、更上高位,还到海外留学一趟呢?是眼界、是圈子、是不一样的文化浸润,以及要传承他们父辈打拼下的商业帝国所必须的真本事。就像“国民老公”王思聪,就像江浙闽粤一带千百个“李思聪”、“赵思聪”、“张思聪”……(关于商界的这方面话题,央视播出过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温州两家人》也还不错。)
噜嗦得有点远了。回头再说李岚清到底是不是高中文凭,我没足够的资料证实也无法证伪,暂且“存疑”倒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允的选择。公开场合下,若一定要增加谈资时,我还是会优先引用公信力强的媒介所公开发布的信息与资料。
总而言之,窃以为,无论今天社会上的风气如何,作为勉强类似于古代“士”这个称谓的老师、学者、文化人(或“有文化的人”)……你的良知与责任不能丢;你的严谨、理性、自主之精神更不能丢!
一管之见,与张教授商榷,兼自勉聊博坛友一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