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13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

[复制链接]

31

主题

46

帖子

113

金币

3级:少尉

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8-4-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3:4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1】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译文2】残缺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间,夜深人静,只有我这个幽人无法入睡,漂泊无依好似孤独的大雁。
    被惊起的大雁回过头望去,没有人了解它心头的烦忧。它物色着栖身之地,即使无枝可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同流合污。
    【译文3】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惟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译文4】弦月高挂桐树梢,漏断夜深静悄悄。只见幽人独往来,恰似孤雁影缥缈。
    惊飞起频频又回头,满腹哀愁无人晓。良禽择木弃寒枝,沙洲凄冷多寂寥。
    【鉴赏】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本文认为,将此词定位为作者抒发自己对现实不满的寂寞之情是比较恰当的。
    黄蓼园《蓼园词选》谓:“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此词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也推崇备至。至于这首词的章法也很独特,前人已有道出者。
  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中说:“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可见苏轼在词的创作上的天才纵横之气。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发泄于词中,因而激怒新党,被捕入狱,历时百余日。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暂居定慧院。这段经历,总不免使他产生孤寂之感。
开头一句,在“缺月”和“疏桐”之间着一“挂”字,自然而巧妙地把天与地的景色连接起来,显示出无限幽渺的夜空。由此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并为引出全词的审美意象--孤鸿雁,埋下了伏笔。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这般夜色之中,仿佛有个幽人独来独往,如同孤鸿之影。这“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比。作者在这里以幽人来比况孤鸿,暗示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操守。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孤鸿缥缈不定,刚一栖身,又遭惊扰。“却回头”,极逼真地描摹出倍受惊扰的神态。“有”什么“恨”,苏轼未正面回答,以空白的笔法给读者留下思维空间,增强了本词的诱发力和神秘色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心怀幽怨和不满,宁愿寄宿于荒冷的沙洲,也不肯栖于寒枝之上。“拣尽”和“不肯”两词,明确地表明了孤鸿不愿随俗同污,入世屈志的孤高品质。“寂寞”和“冷”,则说明孤鸿甘于忍耐寂寞和苦痛。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抓住“孤鸿”这一特定的审美意象来状物抒情,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月,缺了。惨白的光,透过油桐的枝叶,稀稀落落的撒在门前的石阶上。
  夜,幽静而飘渺,伸手抓不住空气里的凉。漏已断,更声残,寂然的夜下,人,是空的。披一件长衫,拾阶而下,空落的庭院,只有秋虫,偶尔发出几声长鸣。这一刻,他不知身在何处。踩着月的碎光,听自己的脚步,擦出微弱的声响。抬头,他看见浮云飘过,遮挡了月的影子。纵使残缺,视线也无力穿过云的屏障,到达月亮的背面。思绪,顷刻间冻结在冰冷的夜色里,腿去尘嚣。
  他无语。其实,并不是没有话可说。心里的酸楚,潮水般涌出,想开口,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幽然凄清的心情,让他只能独自咀嚼孤独的滋味。心中的感怀,零碎而真实,他拼凑不出一付完整的灵魂。
  一片树叶落下来,摇摆着,翻滚着,拂过他的额前,停在眼前的泥土里。仿佛从心口划过,无痛,却有伤。缺月,漏断,幽人,孤鸿。难言的孤独,让他看见文字里的光。
  转身回屋。烛光下,墨汁散着清香。凝神提笔,他看见笔尖,文字里的哀怨滴落成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静谧的夜晚,万物尘埃落定,心境和夜色溶为一体,没有一点点脂粉装饰,清澈如水。由于五一之假,宿舍的同学都离开了,有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了;有的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异地与女友幽会了:有的是为了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畏千里爬山去了。就这样自己一个人在宿舍安静中品味自己的孤独,轻轻掀起几丝陈年往事,将自己的思绪沉浸,沉浸得宛如飘忽在空中,只有星星对我眨眼,轻云与我微笑,电脑与我解忧!夜幕中,,微闭双眼,享受一份纯净,一份恬淡,仿若一切都释然在孤独寂静中!
    有人说:喜欢孤独的人,大多数都是多愁善感,伤着自己的伤,痛着自己的痛,把自己沉浸在灰色世界里,在记忆中慢慢爬行,在岁月里慢慢折腾,将自己忧郁的心揭开伤疤,露出粉色的嫩肉,看到淡淡的血丝,于是让自己再次受伤。这样的孤独好残忍,不仅不能带来静的美丽,反而在孤独中,让自己的心绪更寂寞、更寥落。孤独的文字中,往往会挖掘出从骨子里带有的淡淡忧伤。
    世态万千,人生百味,我觉得人们不必要为了生活中的不满,世间的无奈,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世事烦忧,逐渐将自己困扰在幽怨的空间,走不出,更不愿走出,在孤独中悲观或者愤怒。有一古首这样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杯浓浓奶茶,一段幽怨乐曲,一双笨拙笨拙不听使唤的双手敲打着冰冷的键盘,伴我走进书的情节,此时,将所有的不悦与伤痛,在孤独的夜晚,沉淀在湖底,掩埋在坟墓,没有惊涛骇浪不会荡起涟漪,没有孤魂野鬼不会神灵附体!只留一份淡淡的忧伤,修复自己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的豁达依旧,修炼一份从容,,一份乐观,一份健康的心态。
    孤独是宁静中的如痴如醉,今晚的闭门,在自己脑海遐想,在自己的空间里轻吟, 在自己天地里飞扬,只为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传奇。
    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美丽。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的一抺瑰丽。
    生活需要发现,正如格林兄弟的那位朋友一样,即使是在不经意间,亦能发现亘古的瑰宝。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床光洁的月光,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但一曲《二泉映月》却永远凝结在两根弦上,满腔的愁怨似泉水般汩汩溢淌而出。如此动人心魂的乐音唯有阿炳这位民间的遗珠才可演奏得出。我们该感动,我们该庆幸,若无那两位艺术家慧眼,或许这位心灵音乐者只能随红尘的波浪与我们渐行渐起,直至消失殆尽。因为有了发现,在岁月的铮铮乐音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可扣响心灵的乐符!
    平凡的生活中,真的需要发现,用我们的心去发现每抺美丽。我们可以听见鴡鸠在河之洲啁啾出了窈窕淑女。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廊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黑條然净化。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廓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里條然净化。我们亦可以感知所有的理念与思绪在民族的平仄间永远绸缎般细腻滑凉!我们需要发现。
    太白漫有惊人句,夜光杯里诗成仙!可惜,天生不羁世难容!恰便似蕃纕蒙尘不得用。悲兮,叹合……太白确实有才,他可邀月同影成三人,亦可放浪散发弄扁舟,但他缺乏一位伯乐,缺少能赏识他的君主!玄宗此刻早已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的翰林待诏?或许,我们可以说庙堂如池不容龙,枉负才思如泉涌,又或许,我们能愤慨道渺渺鹏兮扶摇上,却不见云霓拨开有蒂阍!但太白并未被遗忘,因此,他的才华他的豪情早已在历史的笔触下持久绵密地绚烂!而如今,我亦在顶礼膜拜这些宛若来自九天之外诗调婉转着斗腴的梦想,难诉的悲怆在历史的盘桓中浓郁!
    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闭眼驭思,用心发现,许自己一份雁过无痕,一种大爱留香。轻启双唇,浅唱韵律,你会感受到,即便是在不经意间,亦可发现那永不磨灭的瑰丽……
    驭思,轻吟韵调!
    有一些东西,几乎从看到第一眼,我们就会注定永远地喜欢上了它;但若要对其有通透的了解,恐怕还要假以时日。苏轼的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词就在相当的程度上助成了我的这种认识。
    这首词是这样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有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开始,我只是对那个“捡尽寒枝不肯栖”由衷喜爱,认为它深中我心。
    是的,人生重要的在于选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小自衣帽疏食,大到家国命运,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知道应该选,也知道怎样选,算得上是有眼光了吧?然而,这只大鸟却在千挑万选之后,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无可选。
    但它绝不肯凑合,也绝不肯屈就,它抱定了宁缺毋滥的宗旨而宁肯独卧凄冷之沙洲――这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所以我一眼看到这句,就被这只大鸟的勇气所折服,从此爱上了这首词。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又对这只大鸟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它的生存空间实在太令人窒息了。
    月亮、梧桐、沙洲,凡是受过点传统文化浸染秒熏陶的人,大概都能感觉得到这些词中所蕴含着的诗的意味吧?可是,且慢,看一看这是什么样的月、桐、洲啊?月是残缺的的,桐是稀疏的,而沙洲,是清冷的――这是怎样一个不圆满、不兴旺、不温暖、冷冰冰、无生气的所在啊?且这只大鸟,还没有任何一个亲人或朋友,它好孤凄,好悲凉,它好不惨伤!
    它太需要找一个人去倾诉了。但是,又有谁肯听它,又有谁能听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压根儿就没有人能理解它:“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它连可以与之生别离的同类都没有――它告诉无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是怎样的痛中之痛!
    它本是有期盼的,它更是不愿放弃的――“漏断”意味着白天的结束,夜晚的开始;于是在漫漫长夜中,它苦苦打熬,虽在企盼中偶有“惊起”,带来的却是又一次希望的破灭,它,还能坚持多久?
    如今,我却感叹着它的铮铮铁骨了:任你雨横风狂,任你月冰桐凉,任你寒枝白眼,任你洲冷夜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是的,抱定了一种高质的追求,九死、百死不悔。
    词中一闪而过的那位幽人,他,又是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557

帖子

617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4-5-6
沙发
发表于 2024-10-23 16:25:18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驻马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329

帖子

634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20-5-30
板凳
发表于 2024-10-24 09:31:33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